摘要:由于房地产基金自身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也有限。如果纯债权投入房企,LP除去基金管理费,收益率往往较低;如果纯股权,愿意出让股权的一方往往是实力较弱的房企,对于基金而言,风险又较高。所以,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预计结构化基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2年上半年楼市将更加寒冷,这基本上成为市场中不争的共识。如何在寒冬中寻找合适的资金源将成为房企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曾有经济学家说中国楼市走向的决定因素是1/3宏观经济、1/3金融、1/3房地产本身。事实上,资金才是王道,尤其是处于周期调整之中时。每一次楼市出现大规模调整,表面看是销售端的恶化,深层问题还是资金链。无论是早期的顺驰,或是近期的“绿城危机”、鄂尔多斯“鬼城传说”。
据高通智库估算,2011年房企资金缺口约3506亿元,相对于2011年5万亿元左右的销售体量,如此规模的资金缺口对行业的影响并不大;而2012年、2013年房地产资金链缺口分别将达到12423亿元和20351亿元,资金缺口大致相当于当期销售额的25%和40%。
银行贷款对房企的授信额明显下降,授信要求将提高
2011年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为9923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新增开发贷款为2199亿元,占新增总贷款的比重也从前年的7.4%降至3.9%;新增按揭贷款为7724亿元,同比下降了9.15%。当然,不能忽视的是银行贷款仍然是房企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占比近乎1/4。
但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企业能拿到贷款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首先,保障房项目将优先满足。2011年三季度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占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的52.3%,比上半年高9个百分点。可见,在信贷额度整体紧缺的情况下,房地产贷款更多地流向保障房建设领域。在2012年保障房在建量1800万套、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投向保障房领域的开发贷仍将维持较高占比,预计将挤占商品房开发贷款额度。
其次,这一轮楼市调控更多的是一种转型,而非简单的调控。不仅是某一个角色的转型,而是地产产业链的各个“角儿”都面临的转型!“地产商”将被迫转变为“房产商”,依托提高产品品质来挣钱;地方政府将从单一的卖地商转变为产业推动者;购房人将从以前的“炒房时代”进入“理性投资时代”,更多地将依靠专业投资机构。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型房企将走复合地产之路,通过产品结构来获取政策支持,这部分房企将优先获得贷款!对于大型房企而言,银行贷款依然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信托风险可控,但不太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
2011年房地产信托到期偿付总规模为470.5亿元;目前房地产信托存量为6700亿元,而2012年约有1/3到期,远高于往年水平,整年兑付规模较大,其中3月、6月、7月和8月为年度高峰期。
房地产信托到期偿付存在风险,但未必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么严重。
一方面,2012年作为政府换届年,从政治上要求信托公司不能出问题。信托公司可以动用自有资金或者其大股东资金先解决流动性问题;或者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盘;还有可能寄望于银行按揭贷展期。四川信托发行的“青岛凯悦特定资产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便是一个典型,是信托业“圈内”对倒房地产项目的典型。
另一方面,由许多中小型开发商自己成立小的地产基金接盘。信托计划投资的项目一般风险控制较为完善,项目本身质量较高,只是流动性暂时有困难而已。
2011年上半年,信托融资曾被视为房企的“救命稻草”。但随着房地产信托产品爆发性增长,风险积聚已经引起监管层重视。银监会先后对信托公司采取了“窗口指导”、强调开发商的“四三二”合规、事前报备等措施。预计2012年全年房地产信托不大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而是回归合理增长。
房地产基金值得期待但规模有限
由于房地产调控使得传统融资渠道严重萎缩,房地产基金在2011年出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仅深圳一地正在运转的房地产基金就有2200家,天津则有1000多家。2011年前11个月,共有26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募资总额达36.42亿美元,同时还有正在募集的房地产基金41只。投资方面,前11个月内地市场共完成房地产投资35起,交易总额22.20亿美元。
由于房地产基金自身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也有限。如果纯债权投入房企,LP除去基金管理费,收益率往往较低;如果纯股权,愿意出让股权的一方往往是实力较弱的房企,对于基金而言,风险又较高。所以,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预计结构化基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金主动选择一些理念、观念一致的、发展有潜质的开发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正是结构化基金的本质。目前,开发商缺的是资金,除此之外,还缺少商业地产的运营和销售能力。地产基金一方面可以凭借手中的资金获取类债权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凭借自身的房地产专业性和销售网络,获取类股权收益。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双赢模式。
(作者系高和资本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