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祖帮仍然在代理一些商业项目的销售,在郑州、沈阳这样的1.5线城市寻找机会,包括在北京销售国投广场这样的项目,与苏鑫所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高和投资有合作。
文/来源:荆宝洁
2008年9月25日,一个寂寂无名的销售在SOHO中国体系内一夜成名。“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张祖帮说。
那天,张祖帮的一个鄂尔多斯客户花了两个多亿买三里屯SOHO的写字楼。那一年,他在SOHO拿到了400多万的佣金。两年半后,张祖帮离开了SOHO中国,开始了创业的道路。
那是一段辉煌的往事,从草根到百万销售员,仿佛只用了一天。现在回想起来,他认为,既有个人努力,也有运气,更无法脱离当时的时代。“客户到了那个时间点上,有需求,有资金来买房了。”张祖帮说。他幸运地成为了那个被选中的人。
一夜成名
在完成两个多亿的销售额之前,张祖帮做了很多铺垫。
2007年9月,SOHO中国到鄂尔多斯宣传产品,举办论坛。张祖帮比大部队早到一个星期。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一个人都不认识。他找到当地煤管站的一个负责人,每天吃饭喝酒,软磨硬泡。这个负责人给了他30多张名片。在论坛举办的当天,他邀请到9个“煤老板”参加论坛,但这9个人没有一个人买房。此后,他辗转认识了大老板吴波(化名)。
他知道吴波绝对有实力,但不知他是否有购房意向。前半年,他每周都会给吴波打电话,通话时间从不超过3秒。往往是电话这边问是否有买房意向,另一端回答不考虑便匆匆挂断。
突然有一天,吴波在电话里跟他聊了很长时间。他得知,吴波出了车祸,腿骨折了,在医院里休养。也许是因为寂寞,他才和张祖帮在电话里聊天。“人在脆弱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关心。”张祖帮说。从那时开始,他们不再聊房子。
记忆已有些模糊,他忘记是哪一天的清晨7点,又接到了吴波的电话。吴波打算来北京,给弟弟买一套不超过200万的房子。明确了吴波的诉求后,第二天早晨8点半,张祖帮将吴波约到了SOHO北京公馆。北京公馆是SOHO中国从华远地产手里接过来的半截子公寓项目,2007年12月15日开盘,主力户型面积15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间,均价42000元/平方米,是那个年代的“豪宅”。从大堂走到样板间,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销售员还没讲解完,吴波只问了句,“我能买得起吗?”然后就出手买了两套。
买完SOHO公馆后,张祖帮又带着吴波去看其他项目,给他弟弟买房。看每个项目,吴波都说不错。但他建议再多比较几个,最后买了套小三居。张祖帮时常觉得自己在客户面前是个水晶体。“他们有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你在他们面前就是一张白纸。”张祖帮说。他用诚恳一步一步打动了吴波。
2008年7月19日,奥运会前夕,三里屯SOHO开盘时全球经济已陷入低谷。原本打算赴京的吴波,也打起了退堂鼓。很多之前准备买楼的金主们,看到形势不好,纷纷收手。张祖帮心里着急,却没有放弃。
自此以后,张祖帮他每周都开始做剪报,从潘石屹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博客里找观点,从报纸上剪下那些关于经济向好的报道,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开会的时候,潘石屹评价张祖帮是SOHO体系内部第一个“批博”(在潘石屹博客上做批复)的人。张祖帮估摸着吴波收到EMS后,就开始打电话跟他沟通。
2008年9月25日,吴波再次来北京。张祖帮邀请吴波去三里屯SOHO,但也不清楚吴波是否会出手。最开始,吴波希望买商铺。但彼时三里屯SOHO开盘已有两个多月,好位置的商铺几乎都已售光,张祖帮推荐吴波买写字楼,而不是商铺和公寓。最后,吴波挑了一个商铺,然后花了2亿多买了写字楼。“现在看来,不可能有比之前更好的选择了。”张祖帮说。
偶然还是必然?
传奇终有结束之时。
SOHO创造了一个平台,潘石屹敏锐地发掘出了市场需求。事实上,早在2003年,建外SOHO销售期间,就已有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大客户。尽管数量不多,但潘石屹感觉到,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彼时,正值政府放开能源价格,各地加大产能,原本不值钱的煤一下子变得紧俏起来,部分区煤矿主一夜暴富。
但北方能源企业主们十分清楚,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煤炭只是短期暴富的手段,他们需要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解决后顾之忧的长期回报产品,商办物业正是这样的投资产品。资源型的客户成为SOHO 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客户。
张祖帮分析说,潘石屹用高激励、高压力的方式,培养了一批销售员,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将他的产品销售给特定的人群。销售额千分之八比例的佣金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然而,一去不复返的是一个时代。
销售的3.0版本
从2009年起,SOHO的销售团队发生了震荡。2009年6月,主管SOHO销售工作的副总裁苏鑫离开SOHO自己创业。当时已成为SOHO中国销售副总监的张祖帮在银河SOHO开盘前夕,离开了SOHO,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鄂尔多斯独家代理了一个楼盘的销售。如今,张祖帮是北京锦和添恒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在京城大厦的36层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仍然在代理一些商业项目的销售,在郑州、沈阳这样的1.5线城市寻找机会,包括在北京销售国投广场这样的项目,与苏鑫所成立的私募股权基金高和投资有合作。
2012年上半年,他在参观某别墅项目时,遇到了两个之前的销售员同事,他们依旧在做之前的工作。这让他不禁感慨,时代在变,若自己不改变,总有一天会被甩下。
SOHO中国的又一剧变,仿佛在昭示着销售员们的未来。2010年11月,在SOHO中国另一核心人物CEO张欣的主导下,这家公司进行了一场轻资产改革,把设计等部门作为公司核心,砍掉精英销售团队和租务部门。2012年8月,潘石屹更是宣布结束散售改为自持。
在苏鑫看来,SOHO的一批销售员是一群“不靠爹”的人,在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情形下,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草根成长为销售精英。但SOHO已不再是他们的乐土。张祖帮目睹很多同事,有人跳槽去其他公司,有人自己创业,也有人转行,有人干脆在家休息、上学。
10年后,销售员们的职业前景在哪里?
和许多从SOHO体系出来的销售员想法相似,尽管潘石屹宣布自持,但还有部分项目要散售。销售员们仍有机会展示销售能力。截至2012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TOP10销售员中排名第一的经纪人斩获了16.3亿元的业绩,前10名的销售总额共达36.4亿元。
今后,也许无法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卖房子。在张祖帮看来,一则是住宅的去投资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二是,个人投资者财富增长的速度和增长的方式已有不同。如果说2.0版本的销售员能够主动走出售楼处,完成行销,那么3.0版本的房地产销售员将向理财顾问方向发展,直接服务于客户,而不是开发商和某个项目,有可能为一个客户提供两次甚至三次的服务。如果一线城市里散售的项目越来越少,就去1.5线,甚至是二线、三线城市发展。
在结束访问后的第二天,张祖帮匆匆赶往沈阳,在那里,一线城市曾经的奇迹也许会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