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受宏观经济及当地支柱产业波动的影响,与一年前相比,温州、鄂尔多斯、山西和陕北四地民间资本发展出现了减速现象,传统民间借贷信任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新的金融体制还正在形成过程中。尽管如此,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这一状况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民间资本依旧在高度关注房地产。
文/来源:吴学安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民间资本之所以扎堆房地产行业,就是因为利润可佳。但这对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言,都并非是件好事。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高和资本联合发布了《2012年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研究总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受宏观经济及当地支柱产业波动的影响,与一年前相比,温州、鄂尔多斯、山西和陕北四地民间资本发展出现了减速现象,传统民间借贷信任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新的金融体制还正在形成过程中。尽管如此,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这一状况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民间资本依旧在高度关注房地产。
曾几何时,号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的温州,到2009年末,共有36个国家级生产基地,是“温州模式”的核心所在。虽然温州传统制造业曾经创下过许多销量奇迹,但企业大多靠低成本优势和薄利多销,许多行业的利润仅在3%到5%之间。再加上近年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许多温州制造企业的老板们都感叹“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制造业景气度不高的同时,楼市就顺势成了民间资本共同追逐的竞技场。
实际上,目前在温州,具有一定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几乎都在涉足房地产,制造业企业“混搭”房地产企业似乎已成为新的“温州模式”。一组数据能够很好地证实这个现象:早在2009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有60余家其他行业的民企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制造业销售额度仅占总量的60%,同比下降24%。而当年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6%,民间投资只增长13.7%,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仅增长7.4%。
要说只有温州的民营企业才有“先知先觉”之明,那就错了!因为,国内众多家电巨头和制造业,以及教育、零售等行业时下都在搞房地产,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众多主业与房地产“八杆子打不着”的企业“扎堆”房地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追逐更多的利润。而一个时期以来民间资本逐利房市之所以“蔚然成风”,有其特殊背景,华尔街金融海啸袭来,殃及众多出口加工企业,而国内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救市政策推动下,却“一枝独秀”。企业出于业绩考量,转向房地产市场,也是情有可原。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房地产具有像聚宝盆一样的“财富效应”:门槛低,风险小,获利快。时下家电企业经营得再好,到头来利润不过3%~5%,而一些服装鞋帽业的民企在出口受阻、工资增长的压力面前,要想不亏损据称都是一件难事,这在毛利率可达35%的房产业面前,差距很大。
众多民间资本“聚赌”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并非是一件幸事。因为个体的选择一旦成为群体效仿,就造成危害整体经济的“羊群效应”。譬如,前一个时期,在浙江温州众多制造业和家电巨头进军房地产业的现状引起媒体的注意,但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媒体报道了所谓“不均衡的恢复”,讲的是在美国各州中,依赖制造业、农业、矿业的州经济稳定恢复,但依赖房地产的地区,比如拉斯维加斯,则看不到生机。在国内,企业出于个体逐利目的,竞相进军房地产,不仅可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均衡发展,而且最终可能伤及自身。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放下自己的主业而往房市进军时,中国经济的支柱也随之越来越单一。
要知道,非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聚赌”房市,使得原本流向制造业、服务业的可支配资金被大量分流,企业“不务正业”也势必造成其主业不精,从而危及经济肌体的健康。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不能只剩房地产这一根“柱子”来支撑,否则这根柱子就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购房成为最大负担,居民消费能力大大萎缩;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其他产业空间被挤压;制造业舍弃科研创新满足于圈地盖楼,就会让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空谈;地产成为企业盈利主渠道,中国的实业发展会大大受挫。
如此下去,中国经济将面临不堪设想的结果:资本全涌入楼市,楼市泡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盖房子成为央企、国企、民企争先恐后的“主战场”时,这就真的像一个赌场,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有鉴于此,当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大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降低企业投资房地产市场不合理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政府还需要切实降低部分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获利渠道。惟有如此,才能对民间资本“扎堆”房地产起到釜底抽薪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