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财经国家周刊:商业地产隐忧:谁是购买者(2011年3月21日)

高和·2011年04月08日

摘要:同为商业地产,北京的写字楼市场也因政策无忧为投资者所热捧。

北京市北三环马甸桥西北角,一个名为“金澳国际”的写字楼项目3月份迎来热销。在此之前,该项目至少已更换了3次投资方。最初的案名为“冠城中心”,土地开发立项年代久远;随后,央企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接盘,于2006年动工开发酒店式公寓项目;2010年,成立未久的民间基金公司“高和投资”以18亿元收购“金澳国际”6万平方米写字楼物业,成为第三任业主。

 

商业地产隐忧:谁是购买者  来源:文/王玉光

 

住宅“限购”调控席卷全国,商业地产争夺战的号角随之吹响。

 

2010年以来,包括万科、保利和中海在内的国内一线地产商纷纷表态,将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开发力度。

 

谋求“转型”的住宅“大鳄”们普遍认为,商业地产“与国家战略导向一致”,“没有政策调控风险”。行业人士认为,“商业地产将成为住宅限购之后,楼市资金转移的大通道”。

 

商业物业倒手加速

 

 “商改住”的再度盛行,成为商业地产勃兴的佐证。

 

3月初,“首城双景”、“中建玲珑山”和“7克拉”等诸多案名炫酷的商住楼盘集中入市。有的仅3天时间就销售70余套,有的刚一开盘就“排号过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商改住”楼盘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在北京市场被全面叫停。目前,北京市已不再新批商住楼项目。市场上在售的商住楼盘,也大都属于历史遗留项目。

 

北京誉翔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珂认为,“商改住”楼盘本应该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中逐渐消亡。但恰是政府出台的住宅“限购”政策“救了它一命”,使其“承接了从住宅市场仓皇逃出的一部分投资和需求”。

 

据房地产市场研究机构“亚豪”统计,北京3月初已有35个在售楼盘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促销。这些打折楼盘中,以商住楼盘力度最大,有的项目单套房最高折扣已超过20万元。

 

目前,政府部门已对商住楼的购买风险发出了预警,北京市住建委甚至要求商住房禁止拿“限购”炒作。业内人士认为,鉴于商住楼盘未来可能受到的政策管制,热销态势“长久不了”。

 

同为商业地产,北京的写字楼市场也因政策无忧为投资者所热捧。

 

北京市北三环马甸桥西北角,一个名为“金澳国际”的写字楼项目3月份迎来热销。在此之前,该项目至少已更换了3次投资方。最初的案名为“冠城中心”,土地开发立项年代久远;随后,央企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接盘,于2006年动工开发酒店式公寓项目;2010年,成立未久的民间基金公司“高和投资”以18亿元收购“金澳国际”6万平方米写字楼物业,成为第三任业主。

 

类似的“倒手”项目不止一例。据北京誉翔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统计,2010年,北京写字楼“整售”市场大单成交共计7单,总成交额约120亿元。公司合伙人王珂告诉记者,这些成交的商业地产项目,前身大都经历过几次转手。有些已烂尾多年,正是借助住宅市场调控,才得以“咸鱼翻身”,重获投资青睐。

 

从二级市场的“散售”情况来看,2010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2010年,项目“散售”总计成交额超过180亿元。其中,单个项目屡创销售奇迹,位于北京三里屯的银河SOHO项目,开盘当天销售金额就超过43亿元。

 

谁是购买者

 

在协助甲方进行项目收购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誉翔安公司另一位合伙人赵敬川渐渐注意到,写字楼类商业地产的客户群体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以往,写字楼的“大买家”集中在能源行业、国有资本,如山西的煤炭转移资金、国企央企办公自用。2010年以来,保险资金获得政策许可,可以将总资产1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住宅类不动产。由此,险资成为商业地产的大客户。在项目收购战中,赵敬川发现,“入场早、动手快”的大都是险资,“甚至比开发商下手还早”。

 

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此前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年底,保险公司以“自用”的名义悄悄购置的写字楼面积,已超过12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为200亿元;而在获取政策“通行证”以后,险资对商业地产的扩张更加肆无忌惮。2010年年底,泰康人寿、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和安邦财险等8家险企扎堆竞购北京国贸CBD核心商务区6宗地块。

 

同样是在2010年,民间资本大量介入商业地产投资。以前述高和投资为例。该公司掌门人苏鑫,此前曾为上市房地产公司SOHO中国分管销售的副总裁。20105月初,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不久,苏鑫就携大量山西能源资本,收购了北京琨莎中心二期项目,成为北京实行住宅限购政策以来“民间投资商业地产第一单”。

 

最近,赵敬川发现,商业地产的客户再度出现分化:一些高科技企业、教育类公司出现在项目销售的大客户名单中。在王珂看来,写字楼投资人群的变化,恰能说明“行业的财富再分配过程”。

 

记者还了解到,相比住宅产品,商业地产的“类金融化”特征更加明显。资本市场多年形成的惯例是,但凡拟上市的公司,大都要先装入持有型商业物业,以“稳定现金流”的形象美化财务报表。由此,拟上市公司一直是商业地产的重要买家。

 

近期,受住宅“限购”调控影响,商业地产的融资功能又出现新的变化。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主营住宅产品的地产公司由于资金链吃紧,开始陆续“割售”旗下商业项目融资。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此趋势将更加明显。

 

利好与风险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从供应趋势上来看,北京重点在售的项目已达10个。

 

同时,写字楼开发也改变昔日单一品牌(SOHO系列)垄断的格局,且扭转了商业地产与住宅价格“倒挂”的尴尬。“这都说明市场在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王珂认为,依香港的经验来看,住宅投资升值斜率通常较大,甚至会经历V字形波动曲线;但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则是缓慢升值,斜率相对平缓,价格也没有太大的波动或弹性。因而,投资商业地产会使投资周期变长,资金周转降速,使投资趋于稳健,远离短期炒作和套利。这完全顺应中国当前正进行的“住宅类房地产去金融化”的调控方向。

 

据此,有乐观人士认为,商业地产未来的价格上涨已成必然。除了因为住宅调控引发的需求和投资分流效应外,还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密切相关。

 

据国土部门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土地成交总金额为887亿元,其中商业金融用地成交总额为130亿,占比不足15%2010年,土地出让总金额上升为1677亿元,同期,商业金融用地成交总额为424亿,占比超25%

 

在前后两年商业用地成交宗数和面积大致趋同的情况下,商业用地成交金额却增长了3倍多,“一方面说明商业用地的价格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土地财政对商业地产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基于上述预期,商业地产的投资利好一年来反复被业内人士强化,甚至演变为明显的“唱多”之举。

 

但仍有分析人士冷静指出,商业地产并非全无风险。

 

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朱凌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业内普遍的说法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物业税试点改革,将首先从商业地产征收。这意味着,未来商用物业的持有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这是最大的潜在政策风险。

 

过去多年商业地产之所以相对沉寂,且在价格上往往与住宅“倒挂”,主要是因为商用物业的税赋要比住宅高得多。业内人士称,仅在转让交易环节,商用物业总增值额的一半都将用于交税。

 

而从获利周期来看,住宅投资是短平快,商业地产相对漫长,且资金占用量极大,一旦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往往更易陷入融资困境,成为“烂尾楼”。对于持有新城区商业物业的投资者而言,通常还要面对2-3年的“养商期”。

 

在朱凌波看来,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加快,商业地产的业态更新也相应加快,这对商业地产的选址、定位和规划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旦项目规划失去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满足不了即时的市场需求,就将遭遇失败风险。”

 

当前,一些城市商业地产同质化规划严重,“金融商务区”遍地开花。对此,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此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曾指出,虽然商业地产是北京市政府今后鼓励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商业地产必须实现结构优化与升级,在业态形式上应着力避免单调和重复,比如“文化创意类地产”应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马经则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不认同商业地产没有政策调控风险的判断。“如果商业地产与银行信贷产生关联,一旦形成价格泡沫,则无异于将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

大悦春风里
大悦春风里
融中心
融中心
高和·欧陆广场
高和·欧陆广场
新街高和
新街高和
静安高和大厦(中华企业大厦)
静安高和大厦(中华企业大厦)
高和云峰
高和云峰
高和蓝峰大厦(丹阳大厦)
高和蓝峰大厦(丹阳大厦)
隐私声明   法律讯息   ©高和资本版权所有  津ICP备102012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