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看见未来 | 观点与苏鑫对话:高和的第二曲线

高和·2023年10月19日

“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类别,我们叫硬核资产,是高和的第二曲线,一个是保障房公寓,一个是商业。”

 编者按:2023年渐近尾声,宏观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消费市场愈发成为关键,万众期盼的复苏尚在中途。

 
在此间,深刻的改变已经渗透各行各业,包括商业地产。面对变化的行业,无论是零售端、消费端还是企业端,都必需适应变化。
 
带着对商业地产以及对全产业链的持续探索,2023观点商业年会将于11月2-3日在上海继续召开。
 
故此,观点新媒体全新策划和推出2023观点商业年会特别报道——“看见未来”,通过深度采访与交流,传递信心与希望,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商业逻辑。
 
观点网 今年夏天,年轻人中流行起了“Citywalk”,沉浸式的城市体验,更贴近当地生活的漫步,网络上对此调侃,这才是打开一座城市的正确方式。
 
苏鑫也加入到这样的潮流行为中,甚至开始得更早。
 
如果不是采访,在这样一个工作日上午,可能在路上遇到骑着自行车的苏鑫,也可能在某个转角的咖啡馆,遇到带着平板电脑和手机正在办公的苏鑫——留给办公室的时间仅有30%。
 
“要了解一个城市。像我们在北京这么多年,对城市的理解很多是在车上的匆忙感受,和比较接地气地融入其中是不太一样的。”
 
这位老友多年未见,会面地点选择了更安静的环境。站在国贸商圈的核心位置,一些新老建筑错落排列。在这里又似乎很难界定什么是新、什么是旧。走进一栋看似老旧的建筑,内里又极具现代技术和潮流元素。
 
在新建增量之后,以存量为主的阶段就是城市更新,这正是新的城市发展逻辑,“本质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自2009年以来,苏鑫和他创立的高和资本在城市更新这条赛道上发展了十四年,以金融为手段,重塑城市面貌。
 
谈及公司的长期目标,苏鑫认为,希望成为中国城市更新投资与资管的头部机构,而短期目标已经从活下来变成活得好。
 
未来视角下的市场机会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关注和讨论最多的无非是美元加息等背景下的“外资撤离”。
 
 
市场的波动起伏中,难免充斥着各种情绪。苏鑫则开始寻找其中的市场机会,“波动肯定也蕴含着机会”。
 
股票市场有句调侃的话,抄底抄在半山腰,一旦如此必然会出现各种连锁性问题。苏鑫认为,此时的情况相对已经在底部区域,“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面,都不会比过去几年更差,信心也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他指出:“这种情况应该是处在底部徘徊,何时能‘企稳’,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相比较前两年的疫情等等,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接连而至,“现在肯定不是那种情况”。
 
过去,外资以低息、便宜的钱,在中国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美元加息等背景下,外资的“钱”更贵了。一些市场所谓的“抛售”,核心可能正是金融的要求。
 
“所有的投资都跟钱有关系,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率。”在市场环境更迭变化时,谁都逃不过要算这笔经济账。
 
若从另一视角来看,外资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了这些沉淀资产。起初也都是经过评估,有着基于全球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包括对国内市场的看好以及位置、收益等等,综合来说资产风险相对有限。也正因如此,一些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在其中出现。
 
回到国内市场本身,其实也正经历着周期的调整。苏鑫认为,这是历史进程下自然形成的,出现问题,再进行调整,有政策推动的,也有市场推动的。
 
但有一点需要达成共识的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翻篇了,无论现在是已经倒掉的企业,还是活得还不错的企业。”
 
“过去每年可能有16万亿的市场,未来或许是8-10万亿。”苏鑫以做生意举例:“小超市和大型连锁店都能活得很好。小超市对当地居民很熟悉能够做起来,但如果每个都想去做大型连锁,这种机会就很小了。”
 
将房地产“生意化”还是有机会,只是规模上再难与过去同日而语。谈到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苏鑫认为,一个是宏观政策的变化,第二是对未来大趋势的判断。
 
“房住不炒”已为未来发展定调,城市发展的模式也发生变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既然要发展,还是需要补短板。
 
城市在变化,需求也发生变化,空间场景要随着需求改变,“所以会出现购物中心变成写字楼,写字楼变成酒店等等,这个是城市发展造成的。”
 
相较于过去拆地卖地的粗犷模式,现在更依靠存量楼宇的翻新、资产价值的提升,核心是要迎合消费升级、产业升级。
 
换言之,在新建增量之后,以存量为主的阶段必然就是城市更新,这也是新的城市发展逻辑,本质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而在精细化管理时代,商业资管思维转变与革新的背景下,未来的调整一定是片区型的,对规划的要求更高,不光是建筑规划,还有产业规划。
 
回到高和资本自身,“在这一时期,我们现在做的还是单体,单体就更简单一点。”
 
以新国贸酒店为例,在传统逻辑中,酒店项目若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无非是尽可能增加住宿空间、客房数量,相应的公共空间使用面积被压缩。
 
但新国贸酒店反向操作,扩大会议配套,给了联合办公的众社空间,拿出两层约三千平米的面积建成了北京最大的健身房。
 
“策划者打破了狭义的建筑功能约束,把楼宇放在城市的范围,缺少什么内容就强化什么内容,引入了楼宇个性化的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机会大,资金需求也巨大,如何与金融配套、政策配套?“具体怎么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但是方向很清楚。”苏鑫认为,新的机制还没有,但这一轮至少政策慢慢清晰了一点。
 
存量商业的第二曲线
 
高和资本是一家资管公司,但创始人苏鑫并非金融出身。在他看来,金融是一种手段。
 
 
去年12月,苏鑫曾在活动中预言商业公募REITs可能在2023年出台,也是业内最早预言的人。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发文,将消费类基础设施REITs正式纳入REITs试点范围,优先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公募REITs向商业不动产扩容,也意味着定价机制将更加清晰。
 
在此次与苏鑫的对话中,他表示,最大的机会可能来自于Pre-REITs,“把没有完全成熟的商业先收养起来,孵化后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再进入REITs市场。”
 
这也对资管方提出三个要求,即要有收并购能力;要具备品牌价值,有信用和合作基础;有资管能力。具备稳定现金流的领域,也就是高和资本的第二曲线——公寓和商业。
 
“以前的开发逻辑是从拿地开始顺着未来走,现在要站在未来看。”未来5至10年,消费会迭代,我们看好的赛道,会更独立或者更占据主导位置。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后,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和14个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这“7+14”的范围,也正是高和资本未来关注的重点。这些城市有产业支持,有人口支持,风险相对更低。
 
“现在的年轻人,刚毕业开始算起,前10年在一线城市是买不起房子的,二线城市5年之内是买不起房的,这是一笔经济账。”
 
另外,人的消费习惯会发生变化。原来觉得租房子贵,只要在消费能力可以支撑的情况下,以后在租房方面也会有更多追求,安全、方便、舒适度等等,“要服务自己”——这是“公寓”的市场机会。
 
“保障性住房现在也可以投。”苏鑫对此已经有所了解。买下存量资产后,将它改造成租赁公寓,然后走政府报批程序,符合保障性要求就可以获批。
 
商业则涉及社区商业和购物中心两大细分板块。“购物中心对运营和品牌要求很高,我们就做pre,和别人合作。”苏鑫谈到,社区商业更集约,选准定位,明确消费者,后期随市场变化做一些租户调整,就可以应对。也因此,高和占据的主导性会更强。
 
据了解,在产业创新投资业务之下,高和资本对城市更新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目前已成功投资多个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汤恩智能、独到科技、领环、123看房、智芯原动等企业。
 
不过,从城市来看,高和资本眼下优先关注的仍是更加熟悉的北京、上海市场。在此基础上,继续加深对其他城市的了解。
 
“现在我基本上70%的时间不在办公室,他们随时都可以用。我都是全北京到处办公,去了解一个城市。”
 
科技进步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更便捷的条件,苏鑫也有着“年轻潮流”的办公方式——一部平板电脑一部手机,基本上就可以工作了。
 
在他看来,尽管在北京这么多年,对城市的理解很多是在车上的匆忙感受,和比较接地气融入其中是不一样的。移动办公,再加上城市里的“沉浸式体验”,以及国外考察,是苏鑫的“充电方式”。
 
自创业以来,苏鑫已在这条赛道上持之以恒深耕十四年。在采访的最后,谈及过去这十四年的感受,苏鑫表示:“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只把它看做是一个投资,确实很单调,如果是出于一种对城市的兴趣,那么反过来又觉得跟城市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成功与否只是一种自我感受,他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同样是在为修建教堂而砌砖,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在砌砖,有的人则认为自己是在跟上帝对话。
 
“喜欢你会把它放大,不喜欢就会永远看小。”桌上的咖啡已续了两次,苏鑫最后说道:“觉得有压力的时候,有人认为是种锻炼,有的人反过来。还是看这个事儿是不是你想干的。”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第二曲线”的业务占比是怎么规划的?
 
苏鑫:现在还是在赛道上尝试,未来可能至少占五成以上,城市更新可能未来两三年才能够真正起来。
 
我们虽然做的是单体,但还是城市更新的理念。有的做单体是不太讲城市更新的,只看见楼宇而看不见城市,只是从商业、投资算账。
 
如果要从城市角度持续来看这个事,光看单独的一个空间是有限的,还要了解它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观点新媒体:去年高和资本成立了国内首支专注投资社区商业的基金,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决定做社区商业?
 
苏鑫:第一,社区商业稳定性强、波动性小,是抗风险的优质资产配置。之前疫情期间,受冲击更大的正是大盒子式商业,社区商业尤其是街区型的冲击相对小。
 
第二,社区商业竞争少。大的机构看不上,小的散售交易不畅,买家较少。
 
第三,从未来城市发展的角度,在“7+14”个超大特大城市中,具备消费升级的需求。有人流支持、产业支持,可持续经营。
 
观点新媒体:近几年来,高和资本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疫情时代公司的投资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
 
苏鑫:中国的资产价格不会大幅下跌,但资产的流动性会大幅降低。
 
传统写字楼现在肯定不能再快速投资了,便宜的、位置好的可以投。现在是不明朗的时候,或者看不太清楚的时候,我们毕竟是市场化的资金,这时候做片区更新,就先做单体为主。
 
以前的资产价格只和地段有关系,现在投资要找流动性强的,原来叫核心资产,现在可能就是地段加现金流,叫硬核资产,策略要改变。就是必须得有稳定性,有稳定的现金流,这是特别重要的。
 
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类别,是高和的第二曲线。一个是保障房公寓,一个是商业。公寓投的还是资产,最近北京一个工业用地改成了保障性住宅,但还没有对外公布。商业分成两块,一个是社区商业,一个是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我们也会做,但是对运营和品牌要求很高,我们就做Pre-REITs,和别人合作,比如说原来跟中粮合作。
 
他们也需要市场化的钱,需要资管机构的助力。资管是募投管退一整个的闭环,首先要从资产退出那个时刻值多少钱来判断,然后过程中需要达到怎样的现金流,反推原来的定位。
 
以前的逻辑是,从拿地开始顺着往前走,现在是要站在未来看。
 
社区商业方面,第一是疫情期间受冲击相对较小,第二市场竞争少,第三从未来城市发展角度,5至10年消费也要迭代,至少会产生变化,我们看好这个赛道。
 
观点新媒体:今年以来,商办物业市场仍显颓势,空置率高企,B端市场尚处于修复阶段,您如何看待商办物业市场走向?
 
苏鑫:所有生意就是这样的,市场波动的时候肯定有机会。
 
现在来看是周期底部区域,不可能比一年前更差,政策上肯定是这样。资金面和信心是逐渐恢复向上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处在底部徘徊,逐渐“企稳”的过程,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更长时间。
 
外资撤退,一方面是LP的压力,另一方面有些贷款到期了,就得借新的钱。原来无论是哪种贷款,都是正杠杆,利息很低,在2%-3%左右,现在到期之后,可能起步就是7%,但资产收益达不到这么高的话,就成了负杠杆。
 
这样就会出现“低价”卖的情况,但事实上,目前上海市场在急速低价售卖的可能只有个别项目,核心就是金融要求。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市场价格七折左右的机会。
 
如果七折买过来,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些资产是外资经历二十年左右时间形成的资产。
 
外资所有的投资都是评估过,有一个基本判断,而且是在全球市场下做出的判断。这种情况下,资产风险有限。
 
观点新媒体:您曾表示商业REITs的落地将完成城市更新模式的闭环,请问如何理解?
 
苏鑫:年初把REITs开放到消费类基础设施,最大的好处就是定价机制清楚了。
 
现在评估资产价值更看重运营,一些企业运营能力可能比较弱,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市场化机构合作。
 
观点新媒体:作为企业领导人,您对于高和资本长期发展的思考是怎么样的?对公司未来有什么期待?

苏鑫:短期是从活下来到活得好,长期来看,希望成为中国城市更新投资与资管的头部机构。

 

大悦春风里
大悦春风里
融中心
融中心
高和·欧陆广场
高和·欧陆广场
新街高和
新街高和
静安高和大厦(中华企业大厦)
静安高和大厦(中华企业大厦)
高和云峰
高和云峰
高和蓝峰大厦(丹阳大厦)
高和蓝峰大厦(丹阳大厦)
隐私声明   法律讯息   ©高和资本版权所有  津ICP备10201266号-1